院系风采
首页  -  院系风采  -  正文
【导学思政】不但“扶上马”还要“送一程”——走进集成电路学院缪向水教授团队

来源:集成电路学院      时间:2024-03-11     点击量:

导师简介

缪向水,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、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,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院长,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、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,德育导师。主要从事三维相变存储器、忆阻器、类脑智能芯片等方向的研究。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02重大专项课题、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、863面上项目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。已发表论文400余篇,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2项,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5项。

集成电路学院缪向水教授,带领信息存储材料及器件研究所(ISMD,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torage Materials and Devices),密切结合国家及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需求,以先进存储器芯片领域前沿探索及其成果转化为导向,重点从新原理、材料、器件、工艺、集成、测试等方面开展研究,在新型存储器的器件结构、材料体系、操作模式、制造工艺技术等方面获得自主知识产权,在三维相变存储器、存算一体忆阻器、类脑智能芯片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,并凝聚和造就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存储器研究团队,团队现有教师13人,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人才9人,在读研究生180余人,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、朝气蓬勃、能打硬战的创新研究团队。

师者说,攻坚克难,敬业奉献

芯片是国之重器,相关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,岂能被别人随便卡住脖子!”2007年,缪老师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、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得之不易的永久职位,毅然决然地携家人回到母校重执教鞭,投身祖国和人民的高等教育事业。对于他的选择,很多朋友都不理解,觉得他摔了“金饭碗”,捧起“泥饭碗”。但他只有一个想法:“信息存储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的基石,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,经常被‘卡脖子’。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,更是涉及国家产业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的大问题。趁着现在还能为国家做点事,多培养一些专业人才,也算是为祖国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。”

刚一回国,缪老师就不分日夜地忙碌起来:对内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和研究设备平台建设,对外通过各种会议和交流,提高学校及研究成果的显示度,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。16年过去了,他的辛苦努力已初见成效: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已基本建成;建设了完善的存储器制备、测试及工艺设备平台;三维相变存储器、存算一体忆阻器等重点方向硕果累累;2021年团队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《Science》刊发;培养及正在培养的博士后、博士、硕士研究生达500余名;研究团队共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数十项。自主研发存储芯片是缪老师矢志不渝的追求,缪老师16年来的坚守,也让他获颁了很多荣誉:2021年11月,中央文明办发布“中国好人榜”,缪向水上榜“敬业奉献”好人;2022年4月26日,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“光耀新时代,共同向未来”2021荆楚楷模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举行,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教授作为2021荆楚楷模年度人物首个登台亮相。2022年6月入选武汉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。

“年轻教师应该静下心来,聚焦特定方向,潜心潜力做长期研究,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。只有这样,未来我们才能圆‘芯片梦’。”缪老师常对青年教师和青年科研工作者说,芯片行业的研究需要时间和耐心,绝不能跟风追逐热点。缪老师认为,对于引进的青年人才,不但“扶上马”,还要“送一程”,比如指导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,融入国内学术圈,推荐他们申报项目、承担科研课题等。在他看来,假如只将人才引进后就撒手不管,让其自生自灭,就好比把小孩直接丢到大江大湖里,没准扑通几下就沉了,这对人才成长是极端不利的。

徐明教授是缪向水引进的人才之一,他是德国洪堡奖学金获得者,曾在被誉为“欧洲麻省理工”的亚琛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。2015年,缪向水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,主动联系和动员徐明,希望他来我校工作。2016年,徐明加入集成电路学院,现任学院微电子学系主任、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,成为微电子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生力军。“刚回国的时候确实有点水土不服,但加入缪老师团队后我才发现,原来他啥事都想在了我们前面。”无论是打磨项目申报书和PPT、传授答辩经验,还是推荐申报和承担国家项目,缪老师对青年教师的帮助事无巨细。更令徐明佩服的是,对集成电路学院甚至是其他学院的青年教师,缪老师也会毫不吝啬地给予帮助。在学院,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缪。久而久之,学院里像老缪这样的“传帮带”屡见不鲜,已经成为了学院文化的一部分

“只有年轻人都上去了,学科才会有前途。”这是缪老师始终铭记的初心和使命,即使科研工作再繁忙,缪老师也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。每次上课前他都要精心准备,将积累的科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。课堂上,有他爽朗的笑声;实验室里,有他示范操作的身影。他在讲课中善于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融入其中,真正让学生做到了“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”。即使缪老师已经年过半百,但是他仍然承担了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,对此他说道:“学校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,教学也是老师的第一天职。我们一定要站在教学第一线的,也尽可能抽出更多时间跟学生讨论、上课、答疑。最终目标还是让我们大学培养的学生,能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和能力。”缪老师就是这样,以研究为阵地,以实践为突破,以课堂为舞台,在“中国芯,中国造”的道路上负重前行着

研者说,产学结合,桃李争妍

产学结合,合作共赢。缪老师团队不仅重视学术创新和理论研究,也十分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,更关注把科研成果落实在祖国大地上。研究所成立华为联合实验室等1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,重视产业落地。通过集体力量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磨砺与锤炼,使学生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全面发展,研究成果大量涌现,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竞相争妍,源源不断地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输送高层次人才!

追求卓越,知行合一,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。近年来,研究所成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02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。研究所成员在Science、Nature Electronics、Nature Communication、IEDM、AFM、EDL、TED等世界顶级期刊/会议发表工作400余篇。研究所共13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,获得中国电子学会集成电路一等奖、Lam Research论文奖等。科研创新,凝聚有力,勇攀创新高峰,研究所学生获得紫光展锐杯、“互联网+”大赛、研究生创芯大赛、EDA精英挑战赛等国家级荣誉10余项,参加国际会议20余次。

朋辈说,又红又专,全面发展

党旗领航,立德树人。缪老师作为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微电子学系第一党支部德育导师,不仅定期为党员同志们讲授党课,而且经常以自身20余年的科研经历鼓舞支部成员们坚定信心,求真务实,聚焦“中国芯”发展!党支部也在缪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“三结合”:党性修养与专业能力相结合;党员同志与非党员群体相结合;支部建设与个人成长相结合。支部党员同志以缪老师作为榜样,团结互助,共同成长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。积极开展“1+1”传帮带机制和“1+N”以点带面机制,党员做国奖及就业经验分享会,支部成员作为研会主席、仪器助管服务同学。

统筹兼顾,文化育人。对于研究所的成员而言,“ISMD”是大家最亲切的名字,研究所是家一般的存在,大家就是彼此最信任的家人。缪老师既在团队研究课题的总体方向上统筹规划,也注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团队的文化建设注入精神和信念,在科研实践中、在各项比赛中、在日常生活中,缪向水教授团队的师生永远满溢着朝气。团队成员曾取得华工杯篮球冠军、华中科技大学羽毛球锦标赛冠军、校运会绑腿跑冠军等荣誉。如此一来,缪老师打造了一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队伍,进而影响一批人、带动一群人,缪老师希望学生不仅要打造应国家之所需的中国芯,更要坚定自身追求卓越的决心!

缪老师就是这样,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,他永不知疲倦,永不满足,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前行。在人才培养上,他初心坚定,以身作则,不但要“扶上马”,还要“送一程”。他的执着与奉献,赢得了大家的钦佩!

联系我们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大学生活动中心A402室   

邮编:430074 联系电话:027-87542128  

传真:027-87542901

Email: hkdxg@hust.edu.cn

Copyright © 2023 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、人民武装部 ICP证号:鄂ICP备030193号